
发布日期:2025-10-11 23:36 点击次数:52
有一个游戏,发售首月销量突破一千万份,Steam差评超十万条,最近好评率只有14%,差评如潮。
到底是什么,好难猜啊~
如果你不知道《怪物猎人:荒野》为什么有那么多差评,打开Steam测评区一看便知。
这里不乏能说会道的玩家,短短几句就能总结出这一作所有缺点,拍散你心里对怪猎的最后一丝幻想,投身于这场差评大战中。
游戏坏,但玩家好。那些游戏官方做不出来的东西,总有玩家想办法去实现。
微博关注@BB姬Studio谢谢喵
展开剩余97%虽然我们不能对玩法指点江山,好歹能让自己喜欢、设计的装备出现在游戏中。卡普空经常在《怪物猎人》新作中举办武器与饰品设计大赛,被选中的优胜作品将在游戏里实装。
在《怪物猎人:荒野》原始武器&饰品设计大赛作品征集期间,我发现了许多优秀作品,它们各有各的巧思,就是太侮辱龙了。
拖鞋双刀是什么意思呢,把怪物们当成广东巨无霸大蟑螂打,在身上表演搓背顺便用“-1-2-1-2”的伤害羞辱它们?
@SunhiLegend
有的人,既不尊重大剑玩家,也没把太刀侠当人。这次真变成太刀生万物,大剑即是太刀,太刀即大剑了。
金狮子看了也会点赞的大锤。用它来嘲讽、打飞队友应该很棒吧。
泡泡狩猎笛,和泡狐龙非常配。
接下来是小动物合集,能够召唤出鹭鹰龙宝宝的操虫棍、与艾露猫一起演奏的狩猎笛、狱焰蛸盾斧、鲨鱼重弩……大家都设计得很用心。
还有一群人,满脑子都是吃。不然怎么会画出如此没有杀伤力的武器。
拉面、爆米花、章鱼小丸子……
要是还没看饿,我就再来助力一把,该去整点猫饭了。
《心之眼》绝对是今年最反差的发售,因为这游戏是R星前总裁兼GTA开发元老掌舵的,期待值差点拉爆,结果上线后真爆了,只是爆的方向有点偏差,Steam好评率目前只有37%。顿时,这款本被视为“没准能狙击GTA”的作品,反而让大家对大厂创始人的号召力,祛魅了。
于是,压力给到了《无主星渊》这边。因为这游戏是前暴雪共同创始人迈克·莫汉负责开发的,同样的重量级制作人,同样的创始人光环……恐怕《无主星渊》本来还自顾自一旁准备发售,结果一看这《心之眼》,汗都淌成瀑布了。
怎么办,之后就要正式发售了,霉运会转移吗?
恰恰相反,《无主星渊》说不定还要成为黑马。因为这游戏在前段时间,Steam夏日新品节上开过一次测试,口碑和数据都很好,甚至登上了全球试玩榜TOP 1。
暴雪元老宝刀不老?没准还真是,这游戏的国服PV底下,有人甚至激动地把迈克·莫汉赞为各大暴雪游戏真正的缔造者。在海外也一样,油管有视频表示,这游戏甚至有那种“老式的暴雪魔力”,让人上头,而且充满创意。
那天,我还看到主播寅子直播通宵玩了16个小时这游戏,这上头,应该是真的。
所以为什么《无主星渊》能做好呢?你如果粗看它的玩法,会觉得它可能不过又是个搜打撤游戏,或者套了点《盗贼之海》的模式。但在搜打撤游戏,比老太太头上的锡纸烫还卷的今天,没点东西是根本无法脱颖而出的,所以《无主星渊》肯定没那么简单。
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它不简单的地方,到底在哪儿。
首先,这游戏玩起来很独特,能给人独树一帜的体验,其中的创新,显然是“有效创新”,不是为了区别度硬搞的东西。
它的玩法,靠嘴说实际上有点复杂,但你跟着教程玩一局,也就肯定懂了。《无主星渊》是个多阶段性的游戏,既有PvE,也有PvP;游戏里,四个我方玩家组成一支小队,操控一艘飞船,而这游戏的方方面面,都围绕这艘飞船展开。
一局游戏,会有5艘船参加,第一个阶段,就是大家在太空中搜刮,寻找一种特别的“神器”。在这个过程中,你会找到许多别的东西,比如全是牛逼装备和武器的宝库,或搜集弹药,甚至要在太空里采冰矿——因为飞船的发动机需要冷却。
在搜索阶段,玩家需要同各种太空怪兽战斗,而最终,会有人找到神器。找到神器的人,必须一路厮杀,打败宝库里的怪物,顺利冲进飞船。接着,第二阶段就开启了。
在第二阶段,拿到神器的那艘船,有两种方式获胜:打败所有其他船只,或带着神器,穿过一扇特别的“狂野之门”。而一旦你拿到神器,位置就会暴露给所有玩家,导致大家全部过来围殴你,试图抢走神器,这一阶段,明显是重PvP的。
听起来,完全就是个搜打撤,对吧?
不对,因为这游戏知道自己的创新点在哪儿,所以它很聪明地,把乐趣集中在了这创新点上。
首先,游戏的重点,完全在于飞船。在《无主星渊》里暴毙,不会扣分或输,在神器被运走前,只有自家飞船炸了,游戏才会结束。所以PvP的核心,就是飞船战斗。
游戏里,要干掉对手,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用我方飞船打爆对方飞船。这是个非常刺激且快节奏的过程,首先你得分工明确,有人负责开船,有人负责尖叫,有人负责飞船身上的几门大炮;当飞船被攻击失火、破碎了,还得有人灭火和修补。
然而单纯的飞船对垒,在这个游戏里基本不会出现。因为对方玩家虽然不靠舰炮不容易直接伤害飞船,但他们可以跳上我方飞船,疯狂肘击我方玩家。这游戏里,很多角色的近战攻击方式都是肘击,以至于你可能突然开着炮,就被不知哪儿来的敌人肘没了,就此领略到什么叫space MAN!的战斗。
死在自家船上,虽不会扣分,但复活需要时间。而这段时间,足够对方飞船对着我们一顿狂轰滥炸。
这个太空战斗,手感做得很独特。因为首先,一旦你离开飞船,就是失重状态,而你的很多武器与装备,都建立在太空物理引擎上,有些能把你拉过去,有些则是将对方拉过来。有的装备,可以加速你的太空漫步,让你开启宇宙逮虾户;而有种加农炮,还能推走对方飞船。
然后,开船手感也很不一样。飞船需要注意XYZ三轴的方向,而且驾驶逻辑不等于开车,如果左转,你不能一直向左,而是要在转足够角度后,把操控仪复原,不然飞船就会一直左转绕圈。
前进后退和上升下降也是如此,因为你是在太空,飞船不会像海船、汽车那样因为摩擦力自己停下来。配合飞船厚重的感觉,你会明显意识到,这是真空战,不是《星空》里那种疑似《抢滩登陆》的东西。
所以,飞船的战斗逻辑也不同。因为游戏里的飞船有一层盾,这盾可以在不同位置打出破洞,让你攻击内部的船体,但它也会恢复。所以,开船的人和开炮的人,就要想办法与运动中的对方保持相对静止,然后持续攻击同个破洞处,真的很有太空歌剧里,飞船战的味道。
但是,上面说的这些,只是表层创新。我觉得《无主星渊》最有意思的地方,是它把“偷”这个行为,融入了游戏的方方面面,以至于很多人说,这游戏开创了“偷打撤”的模式。
刚才说,你可以用跳帮战术,跑到对方船上攻击。但因为普通武器不能直接攻击船体,且对方死后在自家船复活,你死后却会被送回自己船,所以导致这战斗根本不对等。
于是,真正的跳帮战术是什么呢?是偷。
你如果是马保国老师的弟子,那肯定玩不了这游戏,因为你会在时时刻刻都遭到偷袭。假如没有特殊武器,登船的敌人不能攻击船体,但他们可以悄咪咪躲着,把飞船核心给过载了,让飞船受到持续损伤。
游戏里,你可以在搜索阶段,找到许多弹药、燃料,乃至给飞船升级的装备。而实际上,这些东西都是能被偷走的。
所以与其说这游戏害怕遇到喜欢跳帮的莽夫,不如说更害怕遇到喜欢跳帮的lyb。他们会先和队友配合,声东击西顺走各种资源,然后过载你的核心,当你手忙脚乱去冷却时,却发现,原来冰块也被偷走了。
哦别忘了,他们最后还会在你们即将穿越狂野之门获胜的前夕,顺手偷走你们夺来的神器。
游戏对太空战和“偷袭”理念的贯彻,让它和普通搜打撤游戏有了明显差别。所以海内外许多玩家都觉得,游戏初上手时的体验很好,且他们原本认为游戏像《盗贼之海》或其他搜打撤,但很快又发现,它不同于其他任何游戏。
而且,太空战的模式,和着重偷袭的处理,让游戏局势可以非常混乱,同时也非常欢脱。很多时候,它都有种混乱的魅力,在合作,以及合作失败的欢乐间摇摆。
显然,光看《无主星渊》的描述,你就能感觉到,这是一款吃配合的游戏。确实如此,因为你可能坐在炮手位上打算大显身手,却发现开船的朋友左右不分,像对面派来的内奸,让你的炮弹纷纷射向虚空。
@老戴在此
或者,你也可能遇到坑逼和你一同去找神器,充当你的护卫,并在路上捡到好装备,条件反射地按下回船按钮。然而因为手拿神器的你是特例,无法使用瞬移,所以一时间,只剩下你的高血压,和100个微笑的外星兄贵与你做伴。
但因为游戏获胜的方式是自由的,所以很多时候,这份混乱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乐趣。如果你看过主播们玩这游戏,就知道它能催生多少搞笑场面。
比如著名的前OW选手Flats和Seagull,就组队玩了这游戏。而Flats在找到极品装备的宝库后,竟然没有按照惯例,拿了装备就走;而是偷摸跑到了天花板上,守着传送门,见到一个被传来的玩家,就开枪把人家打回去。
很贱,对吧?贱就对了,因为这游戏就是允许玩家搞这种奇怪的搞笑操作。所以,为了应对敌人的自由,你得学会把自己的思维变得更自由。
怎么应对呢?可以参考Flats和Seagull在这局的死因。当时,他们在一番乱战后,成功击毁了一艘敌舰,随后屁颠屁颠地跑去飞船废墟里捡装备(没错,游戏里你可以这么做)。
然而他们没想到的,旁边有艘船,早就躲在屁股后等待这一刻。于是,当他们幸灾乐祸地在废船里争论什么装备值得偷时,一艘完好的战舰突然出现,对着毫不设防的飞船一顿爱抚,把灿烂的爆炸火光,透过屏幕映照上Flats的笑脸。
国内UP主@嘟督不噶油和@老戴在此,也玩了这游戏,他们同样闹出了很多乐子。比如在一局游戏里,他们顺利干掉了几乎所有对手,只要再向最后一艘敌船开开炮,就足以获胜。
但显然太空能让人掉SAN,这时,开船的人突然被肾上腺素踹击大脑,兴奋地擅自选择用撞击战术,撞掉敌人的最后一丝血。可是被踹的大脑,没算好双方的血量,忘记这一撞,他们自己也会加入喜剧。
于是,他们的船,就在“胜利”字符出现的那一瞬间,爆炸了。
《无主星渊》有种派对式的欢乐,它的混乱和“偷感”,也是乐趣的一部分,所以很多当时试玩的人,都在这混乱中上头了。
而且,游戏玩法很有潜力。我看到有热评说,《无主星渊》甚至让他感觉像是15年前,自己在初中时梦想能玩到的那种游戏。这是个很高的评价,说明这种基于太空机制的夺宝玩法,有很大的发掘空间。
因为游戏里,装备、飞船和角色,都可以弄出很多花样。首先你可以选择不同角色,这会带来玩法上的不同。比如一个角色,可以在自家飞船上开透视,杀敌后还能回满血,这就让他成了守家的神。
飞船也是如此,游戏里有各种飞船供你选择,它们不仅有不同的血量、速度和操控性,更重要的是,还能加上有趣的改装。比如你甚至可以在船侧身,装三根撕开虚空的巨型激光电锯,撞谁谁死。
至于装备,更是如此,很多武器和装备都颇具创意。比如飞船可以装上自动锁门的防偷袭系统,而你不仅能给对方船装炸弹,还能偷偷给对方飞船装个推进器,把他们送进深空。
而且,游戏甚至有点博弈的味道。因为当两艘船相遇时,你不知道对方的物资情况,不敢贸然进攻。这就是为何嘟督不噶油他们会说:“不能被对方知道,我们其实没弹药,被知道我们就完了!”这种奇怪的博弈感,没准会在大家都熟悉游戏后,变得更有趣。
所以《无主星渊》有缺点吗?自然有的,比如有玩家就反映,游戏后期玩法有变单调的趋势,且游戏缺少局外成长,也有部分玩家认为,游戏太吃沟通了,就像很多合作PvP游戏一样。
所以如今,去看这游戏的评论区,不论B站,还是Reddit,都会发现大部分玩家的反馈,确实是鼓励性的,像@Skill Up和@Force Gaming这种百万粉大博主,也都给出了正面评价。
它目前的状态,能让你去期待这游戏上线后,会带来更多让人沉迷的内容。因为这个模式的底子太好,而且又有太多能加在上面的有趣创意。
《无主星渊》的国服运营方是网易,其实网易的许多游戏都证明了,他们确实经常能把一个游戏,做得越来越有意思。
Steam上有许多最初很黑马的多人游戏,可后期都因为更新内容的匮乏,口碑翻车,被遗忘。而这种情况,一般的确不会出现在网易身上,只要一个游戏的开局不错,他们通常都会维持其生命力,并优化体验。而且国服上线后,肯定会有针对国服玩家的福利,这也是网易运营的惯常操作。
一个试玩版都这么好玩,更有理由期待,《无主星渊》能在正式上线后,持续做出更多有趣的内容,让游戏变得越来越丰富、顺手。至少,这游戏的运营方已经在官号的评论区积极搜集玩家意见了。
至于《无主星渊》发售后,到底能不能和它试玩时一样,成为撤打搜时代的一匹黑马呢?答案也马上就要揭晓了,因为这几天,这游戏的国服版号已经过审。我觉得,光是凭借其创意,这就已经是今年值得一玩的游戏了。在创新越来越珍贵的现在,这种有效创新,自然很宝贵。
而且开船偷袭也真的很有意思,只能说,暴雪元老毕竟还是有点东西的,哪怕他们已经离开了暴雪。
很难说,河北是不是有什么文旅宣传KPI……我只是简单地发了个帖子问,周末该去哪里玩?评论区底下的宣传大使就带着那句话来追杀我了:
这么近,那么美,周末到河北。
不止是在我的评论区,随着假期将至,河北人已经开始满世界贴小广告了。
甭管是高铁站大屏、外卖小哥马甲、加油站围挡,还是金字塔、凯旋门、泰晤士河……只要是河北人dr.xx7.BiZ57在的地方,就会拉起这11字箴言的横幅向世界宣告:这里是河北的飞地。
图源ID
图源ID
就连游戏里也到处是河北文旅的兵。
什么星露谷,什么无人岛,什么海拉鲁,什么蛮颓镇,只要到周末就都得突破次元壁来河北旅游。
@钮钴禄轱辘
@云藤木
@キTエのzZz
瓦学弟也逃不了 @霓虹町在逃皮蛋
但这还不是最绝的。因为河北文旅,连自己人都不放过。
他们说,“在河北喘口气都能收到文旅短信轰炸。”即使你只是在省f4.xx7.BiZ57内移动,也会被它标记为潜在游客,每经过一个地级市就会给你发一条信息。
搞得现在提到周末,网友们最先想到的不是放假休息,而是河北。
这种病毒式营销的威力,让网友们拜服。有人称赞它是自己觉得最好的旅游宣传口号,也有人试图解析这其中可以复制的成功之道。
就连其他地区的文旅宣传部,也开始纷纷模仿起这个句式给自己写口号。
但很多人可能没想到,在它成为一个互联网流行梗之前,大多数的河北人其实并不喜欢这句话。一个是觉得它泛着一些土气,另一个是觉得它充满了对北京、天津这些周边发达城市的讨好感。
不过,当这条标语加大了宣传范围,最终火遍全网,让网友自发当起自来水玩梗时,处境与立场就又发生了对调。
而大儒们辩经时,也是各有各的道理:要么说它朗朗上口,虽然土但又像凤凰传奇的歌那样洗脑、接地气;要么说它懂得抛出“近”和“美”这两个吸引人的钩子,却又做了留白……
本地人从抗拒到如今呼吸般自然地使用,最后引发全网的互动,兜兜转转,河北文旅的目的最终还是达到了。据数据显示,从口号提出来的2019年,到去年2024为止,河北省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和创收金额同比增长均超过了20%。
同样,也有越来越多没去过河北的网友开始发出疑问:河北到底有谁在?
至于你说问题的答案?
按照地理书上的说法,河北其实算得上妥妥的六边形战士,因为它是我国唯一一个兼具高原、山地、丘陵、平原、湖泊和海洋六大地貌的省份。而除开自然风光外,同样也有着不少奇特,甚至可以说是抽象的人文景观。
河北拼好楼
看来,这下不得不去趟河北了。
或许你已经留意到,最近有个《情感反诈模拟器》在Steam非常火,还上了国区热销榜,我自己是在游戏没改名的时候就早早入手了。
不少小伙伴在后台询问,BB姬有没有打算专门开一篇讲讲这游戏?
说实话,我个人觉得作品本身质量不错,但是呢,网上讨论几乎都围绕场外争议展开。
想聊,你根本绕不开的嘛。现在(蹭热度)又有点晚了,所以想想还是算了。
不过这波“〇女游戏”“龟男游戏”的节奏,倒是让我联想到二次元宅男文娱的一个有趣现象。
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一个词叫【弱男】——并非龟男,也不是直男,而是【弱者男性】的简称。
这个词在日本宅男群体,尤其是二偶圈和声优圈的出现频率非常高。
假如你到国内贴吧的二偶厕所,比如“梦想紫吧”“奇迹紫吧”,或者核心一点的B站声优切片视频底下,也能经常看到相关讨论。
——事先声明一下嗷,本人“星彡 P”并不是二次元,只不过eq.xx7.BiZ57喜欢的美丽女性恰好在给游戏动画配音罢了。
于是因缘际会,认识一些爱看动画、经常参加日本线下活动的小伙伴们,在 QQ 水群的时候见识了人类的生物多样性。
01 日系偶像的弱男营业
以前喜欢哪个女声优或者偶像,我们可以说【推し】,比如有部很火的动画《我推的孩子》,标题就是“我应援的偶像”的意思,不知道的还以为把孩子推下去了呢(啊?你还真推啊)。
入脑程度深一点,阿宅们会标榜自己是某某声优的【噶起】,出自日语【ガチ恋】,Gachi恋,抱着认真的恋爱感情投入到应援偶像活动的意思。这类粉丝经常用“我老婆”“我女友”之类称呼指代对方。
但现在呢,大家开始说【弱】了。
喜欢某个偶像/声优/虚拟主播,就自嘲“我弱了”,承认自己是弱男。每次听到对方的声音、看到对方的画面立马沦陷了,忍不住为其狠狠爆米。
而那些榨干弱男每一粒米的女艺人,往往有一些相似的特质:
染金发是钓不了弱男的(除非是动画世界里),弱男大多是传统黑发派。衣服着装要有日常感,暴露度不能太高。颜值在平均水平以上,不用美到“千年一遇的奇迹”级别,但一定要有接地气的感觉……
大概是一种“让没有自信的阿宅,也能鼓足勇气面对面大声说喜欢”的亲近气质,又很难具体形容。
比如有个女声优叫“花岩香奈”。
你可能没听过她的名字,但玩过或者云过她配音的游戏《米塔》。
她也是手游《学园偶像大师》葛城莉莉娅的中之人——莉莉娅算是相当王道的宅男偏爱人设了,白发,外国人,怕生,喜欢动画,做事又很认真。
(←最左边的那个)
而花岩香奈本人照片就有一种天然的【困り顔】,困惑的表情,很像莉g5.xx7.BiZ57莉娅的角色。说白了就是苦瓜脸,配上 8:20 方向的八字眉毛,弱男很吃这一套。
我朋友经常吐槽,俳协简直是“弱协”(東京俳優生活協同組合,一个有 60 多年历史的声优组织),经常出现一些弱男杀手型的女声优,钓的让人受不了。
(注意,这是网友 P 的梗图,中间的字不是真的)
这里再声明一下,我真的不是弱男也不懂弱男,但是看的多了,也知道了一些弱男喜欢的类型。
网上有一个词叫【弱男营业】,讲的就是女声优/女偶像营造人设,在弱男间变得吃香的套路。
简单归纳一下:
①首先是比平均水平更可爱的年轻女孩子。
②没有男朋友,也不擅长和男性打交道,最好是居家派,假期也不出门(哪怕是营造出来的人设)。
③拥有一看就像是阿宅会喜欢的爱好,比如打游戏、看动画(声优因为工作的关系,往往很吃香)。
④公开宣称这些爱好,或者表现出沉迷于该爱好的样子,避免做出让御宅族粉丝群体感到讨厌的发言和行为(比如哈韩),多对粉丝说“喜欢你”。
⑤以此不断获取好感度,并进行某种形式的商业化变现(比如偶像见面会的握手券、或者写真集、专辑CD、频道会员费之类)。
可能你会觉得有些熟悉。没错,其实就是时下流行的少女乐队的模板。在日本搞轻百合向的作品,吸引来的总是一群看起来“弱弱”的家伙。
你也可以说,现在日本偶像(男性向)的版本答案就是【弱男营业】。以至于国内经常有人调侃,日系偶像的弱男营业简直就是弱智营业。
为什么呢?
大家可以扪心自问一下,一个俏皮可爱人美声甜还有表演才华的女孩,从小就是不善社交的ACG宅女——看看这句话能不能骗过自己?
(虽然确实也有可能发生)
所以最后能吃上这碗饭的,要么是演得非常入戏的High Level(用女生的话来说就是“绿茶”,但男生很喜欢这套),属于是【弱男キラー(弱男杀手)】;
要么真的是憨憨到有点丁真的傻妹子,属于是先天的【弱男圣体】了,经常会让人产生一种“这tm居然能当偶像?”“这tm也能有粉丝?”的疑惑。
这点跟韩国女团简直是两个极端。
韩国女团往往有着靓丽的妆容、在舞台上尽善尽美的表现,就像是造星工厂出来的完美品,更多投射的是粉丝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。但你会发现,韩团更受女孩子的青睐——而很多阿宅反倒非常反感韩团。
至于弱男为什么会这样,可能还得从这个词的源头开始讲起。
02 1500 万的日本弱男
日语里【弱者男性】,原本指代那些因为非正式雇佣、低收入、沟通障碍、身体残疾、相貌不佳、单身独居或者其他原因,而成为社会弱者的男人。
这个词定义很宽泛,核心是男性根据收入、外貌之类“具体指标”不达标而被fr.xx7.BiZ57视为软弱。我搜了一下谷歌指数,大概是2010年起在日本互联网流行起来的。
——不过这里有个很重要的讨论前提,就是 1991 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生长的一代日本男性,近几年逐渐步入 35 岁的中年门槛,成为就业最困难的一批(那边叫“冰河期世代”)。
有一本网红书籍叫《弱者男性 1500 万人时代》,讲日本潜在弱者男性就有 1500 万人,换言之,每 4 个男人里就有 1 个觉得活着好累。
毕竟不拼命赚钱工作的男人不配视为人。即使同为弱者,男性往往更容易被无视。那些冠冕堂皇高喊“弱者的权利”的人,也从不关注日本底层男性。
这群弱男得不到社会的舆论支持,受限于性别角色和从小的“男子气概”教育,也无法大声表达自己的生存困境,对未来失去希望。
据说日本每年都有2万多人主动去往异世界,跳个轨什么的属于家常便饭了,最可怕的就是一无所有的人,可能会毫无心理负担地走上犯罪道路。
2008 年的时候,2ch 网站(匿名论坛,性质类似屌丝网民的聚集地)创始人 西村博之 在自己博客提出过一个概念叫【無敵の人】。
他呼吁社会要采取措施,关注关心那些无父母无朋友无工作,没有任何牵挂的人。后面的话题就不继续展开了。
实际上除了【無敵の人】以外,日本有很多指向边缘群体的网络黑话,我在这里稍微列几个,大家可以感受一下:
【チーズ牛丼】芝士牛丼,简称“芝牛”。
用来揶揄性格阴沉的御宅族或边缘人。典型肖像为戴着眼镜,留着学生般的稚气发型,表情阴郁,喜欢点大份的芝士牛肉盖饭,上面还要加一颗溏心蛋。平时可能打零工或者做一些不稳定的劳务派遣工作。
【キモくて金のないおっさん】简称KKO,令人毛骨悚然、身无分文的怪老头。
【子供部屋おじさん】童年房间大叔,指成年后仍与家人同住、蛰居童年房间的中年男性。
【喪男】丧男,同样源自 2ch 论坛,特指不受女性欢迎的男性,也有对应的“喪女”版本。
【絶食系男子】又叫草食男,非因厌恶或社交障碍,而是主动拒绝异性交际、对恋爱毫无兴趣的群体。
类似的网络黑话,就我知道的还有 6、7 个不带重样的,有些也存在对应的女性版本。
(日剧《逃避可耻但很有用》)
正好年初时候,日本经济新闻有一篇文章,标题叫《如今,男性才是遭到歧视的弱势群体——2024年,这种“男性是弱者”的论调日益盛行,有可能加剧分裂和冲突》,底下评论挺典型的,可以感受一下。
当然,网上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就是痴心妄想,吵来吵去也不会有结果,到头来只是站在自己立场输出情绪罢了。但日本网民们大致还是达成了一点共识,就是躺平了爱咋样咋样,把自己日子过好是最重要的。
大概 2020 ~ 2021 年左右,【弱者男性】和简称的【弱男】发生了微妙的词义变化。
逐渐被用来指代“丑男、不受欢迎等印象为首的男生”,而不是说真正的穷困潦倒、没有正经工作的弱势男性。
——这点很重要,毕竟能给偶像狠狠爆米的前提,还是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或者家庭条件够好。
当时在Twitter、TikTok之类社交平台,比如从事夜场行业或者使用相亲app的日本女性群体之间,弱男已经被广泛用作侮辱性的词语。相对应的是“强男”。
有点像国内的【屌丝】【男神】,这一标签迅速被内部解构,男人们开始以【弱男】自嘲,形成了一种“啊对对对,我就是弱男,怎么了?”的反叛式认同。
弱男知道自己是弱男,自发性地对强女避而远之,转头开始塑造一种“弱男理想型”的模糊概念,反过来影响到偶像行业的需求。
于是这里的【弱男】行为,已经超越 “单纯迷恋可爱女孩子” 的范畴——当然,好看也很重要,毕竟只要数值够高,自然会有弱男像磁铁一样被肉体和颜所吸引——而是描述那种半辈子缺爱缺关注,从来没有实现过世俗语境中被认可自我价值的弱者男性。
在与女声优/偶像的关系性之中,他们试图寻找现实里缺失的存在价值,结果被对方轻浅的营业话语所轻易俘虏,于是疯狂付出、献媚,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。产生一种终于找到自己存在价值(或者被他人赋予了存在价值)的 “被看见” 的错觉。
说白了,就是“入脑”了。
很多人对日系偶像的第一印象,感觉不像是自己喜欢的Style,她们身上或许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,但深入了解后不断的真香。
你也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原本是弱男,所以才会被对方所吸引。还是因为被对方营业,戳到了内心柔弱的地方,所以才转变成了弱男……
但是这些并不重要。很多时候,弱男就跟坏掉的开关一样,一时弱男,一生就是弱男了,爱上了粉丝与偶像的相互关系。
03 一时弱男,一生弱男
当然,上面只是 BB 姬对二次元弱男水友的一些浅显观察,属于一家之言。
现实的情况往往更复杂,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讲清楚的。
每个人弱的地方都不一样,像女声优和Vtuber主要差别还是在正规程度和情感期待上。
虽然经常有人吐槽声优事务所多么多么烂,但至少保证了行业的有序性,Vtuber毕竟是一个新兴产业,很多时候有点想一出是一出,行事非常激进。
都是贩卖情感价值,可能你看个皮套人,1、2 年时间就开始退烧了;三次元偶像稍微长一点,热情可以保持 3、4 年;而女声优本质还是演员,某些比较长青的 2.5 元企划,活动可以持续 5、6 年以上。
唯有不变的是悲哀的弱男的丑态。
嗨呀,摊牌了,看了这么多年女声优以后,我也变成一个“弱弱的男”了。
发布于:安徽省上一篇:两万亿元!A股,时隔十年再突破!
下一篇:没有了

